中央新風系統的起源,早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,在一些西方國家就出現了“室內空氣質量(IAQ)”的說法。1958年,歐洲率先提出現代室內新風概念,并同時推出適用于各類場所的低噪音高靜壓送風機。當時出于節約能源的考慮,建筑物的氣密性大大提高,由此帶來室內通風率不足,致使室內空氣污染事件頻頻發生。一些人出現頭痛、干咳、皮膚干燥發癢、頭暈惡心、注意力難以集中和對氣味敏感等癥狀,這一被稱為“致病建筑綜合癥”的狀況在很多國家都有發生,各發達國家在這方面都有著慘痛的教訓。這使得人們開始深入研究和探討室內空氣質量對人類健康的影響,污染物及其來源以及可行的解決途徑等。
|